让黄河文化熠熠生辉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0-07-07 17:39:16      浏览量: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曹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世界屋脊”奔流而下,开山破石,穿越高原,冲决出纵横交错的千沟万壑,铺展于一望无际的中下游大平原,形成全长5400多公里的流域。黄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刀耕火种从这里开始,黄河水滋养了最初的农业,承载了古人五谷丰登的梦想;中华文明从这里起步,人们逐水而居,浇灌出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文明之花;中华民族在这里繁衍,孕育出最初的城市,成就了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历史古城。从某种意义上看,黄河远不只是一条地理的河,而是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的历史之河、文化之河。

今年5月,位于黄河南岸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的河南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遗址,取得重大考古成果。该遗址出土的家蚕牙雕和同时期的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农桑文明的源起,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再次印证了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与长江、长城一起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根脉之地。人们对黄河的依恋和热爱,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也早已深入骨髓,成为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和文化认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抗战时期,一首《保卫黄河》唱出多少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豪迈气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黄河流域的陕甘宁边区成为抵御法西斯侵略和解放战争的战略决策中心。黄河文化也因之创造性地吸收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实践中发展出红色文化、爱国主义等新的文化内涵,传递出凝聚民族、复兴中华的时代价值。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从古至今,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润化万物,柔和包容。其之所以成为世界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奥秘不单在于“同根同源”的一脉传承,更在于开放包容的气度底蕴。漫长时光在黄河流域流淌而过,政治制度、文化习俗、伦理观念等中华文明成果通过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政治外交扩散至中东、印度、欧洲、日本及朝鲜半岛等地;天文历法、数理医药、农业灌溉、四大发明等古代先进科技文化,也从这里传播、辐射至世界各个角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据统计,从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一部艰辛的治黄史,也是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的奋斗史。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柱子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一次次与黄河水患的斗争中得以形成和升华。

临黄河而知中国,鉴往事而知来者。敬畏黄河、保护黄河,就是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就是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依托着浩浩汤汤的黄河之水,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有理由挺起文化自信的脊梁,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省文化和旅游厅 滨州市委市政府 市文化和旅游局 市国资委 市文化馆 市图书馆 滨州大剧院 市体育局 樱花山风景区 智慧文旅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山东滨盛文旅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20029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