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规则,避风险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28 08:30:04      浏览量:

  如何搭建合规管理体系?从国际标准ISO 37301:2021《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中的界定来看合规管理体系是一个框架,该框架是基本结构、方针、过程和程序的有机组合,其目的是实现预期的合规结果,并发挥作用以预防、发现和响应不合规。

  国际标准下采用“策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进(Act)”PDCA循环模型,搭建合规管理体系框架。

  通常来讲,企业首先需深入“把脉”自身,这包括透彻分析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宏观层面的政策法规、经济走势、社会文化氛围、技术革新乃至生态要求,微观层面的商业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资源禀赋以及最关键的合规文化土壤。同时,必须精准识别所有“利益相关方”——从监管机构、客户、投资者到员工、商业伙伴——他们的合理需求和期望,往往构成了重要的合规义务来源。明确这些是划定合规管理体系“作战范围”的前提,决定了体系覆盖哪些地域、业务单元或职能部门,并最终形成文件化的界定。

  而后,企业需要进行充分的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这是整个体系建设的基石。企业需系统地梳理“合规义务”,这既包括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强制性标准等必须遵守的刚性要求(合规要求),也涵盖企业自愿选择践行的公开承诺、道德规范、行业准则等(合规承诺)。将每一项义务与具体的经营活动、产品、服务环节紧密关联,运用专业方法识别可能发生的“不合规”场景、诱因及潜在后果(如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受损),并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形成清晰的合规风险清单和等级排序。

  基于评估结果,企业需制定明确的合规方针作为最高纲领,确立可量化、可监控的合规目标,并构建强有力的“领导中枢”——治理机构和最高管理者必须率先垂范,公开承诺并投入资源,塑造“自上而下”的诚信合规文化,同时设立职责清晰、具备独立性和足够权限的合规职能机构或岗位,确保合规治理的有效性。

  同时,充足的资源保障是后盾,涉及人力、财力、技术及知识库的投入。重点在于将合规要求“内化”到日常运营的毛细血管中:一方面,通过精心设计的招聘流程、持续的赋能培训(覆盖不同层级和风险岗位)、多形式的意识提升活动(如文化宣传、案例警示)以及贯穿内外的有效沟通,确保全员理解并认同合规要求,具备履职所需的能力;另一方面,必须将识别出的关键控制活动嵌入核心业务流程,建立明确、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例如针对高风险领域的专项管控(如反腐败、数据保护)、建立安全可靠的举报渠道和严谨公正的调查机制。所有流程、制度、评估结果都需要以“文件化信息”的形式规范记录、妥善保管并易于获取,确保管理过程的可追溯性。

  体系运行后,还需要持续进行完善和检查,需要建立多元化的绩效“听诊器”:通过设定关键绩效指标(KPIs)、定期收集合规报告、进行合规巡视、分析举报数据、开展内部审核等多种方式,持续监视和测量合规管理体系运行的实效,判断其是否真正达成了设定的目标,是否有效地防范、识别并应对了不合规行为。定期的“管理评审”则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审视合规绩效报告、风险变化、内审结果、改进建议等输入信息,对体系的整体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战略评估,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最后,“改进”是体系永葆活力的源泉。基于检查发现的问题和内审、管理评审的结论,企业需迅速采取行动:对于已发生的不合规行为,不仅要及时纠正并处理后果,更要深挖根源,实施纠正措施防止再发;更重要的是,要着眼长远,主动寻求优化机会,推动合规管理体系在目标设定、流程设计、资源配置、技术应用等各方面的持续迭代升级。合规管理体系的搭建绝非一蹴而就的静态工程,而是一个需要高层驱动、全员参与、资源保障,并紧密结合业务实际,不断自我完善、动态演进的长期过程。

  当然,以上是在国际标准下、通用合规理论指导下的一般方法,具体到我国国内企业、国有企业,还需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相关合规管理规定,进一步确定具体的、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的合规管理体系搭建方法。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省文化和旅游厅 滨州市委市政府 市文化和旅游局 市国资委 市文化馆 市图书馆 滨州大剧院 市体育局 樱花山风景区 智慧文旅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山东滨盛文旅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20029731号-1